职业:zhíyè 基本解释:(1)[occupation]∶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允许他选择他的职业(2)[duty]∶指分内应当做的事●详细解释:1.官事和士农工商四民之常业。《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杨倞注:“职业,谓官职及四人之业也。”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以君经纬礼律,为民轨仪,使安职业,无或迁志。”唐白居易《冯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诰制》:“故吾于今归汝职业,仍迁秩为五兵郎中,勉继颜陈,无辱吾举。”清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卷二:“陶侃勤於职业,虚浮之士,不敢议之,功名显著故也。”2.职分应作之事。《国语·鲁语下》:“昔武王克商,通道於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宋王禹偁《和杨遂贺雨》:“为霖非我事,职业唯词臣。”清梁章鉅《退庵随笔·官常一》:“士君子到一处,便思尽一处职业,方为素位而行。”3.犹职务;职掌。《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二年》:“李穀足跌,伤右臂,在告月餘;帝以穀职业繁剧,趣令入朝,辞以未任趋拜。”明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宋承五代之弊,不能釐正,故臺省寺监卫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制廩禄之厚薄,多无职业。”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天聪十年,始改文馆为内三院,曰内国史院,曰内祕书院,曰内宏文院,均设大学士一人,各有职业。”4.犹事业。宋石孝友《水龙吟》词:“职业才华竞秀,汉庭臣无出其右。”宋无名氏《异闻总录》卷二:“吾今为掠剩大夫,职业雄盛,无忆我。”元刘祁《归潜志》卷七:“至於百官士流,贤否皆当如家人美恶;合公望,办职业,而为国者立法,辨其才,然后进退用舍。”5.今指个人服务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说到读书﹞至少,就有两种:一是职业的读书,一是嗜好的读书。”巴金《真话集·致<十月>》:“作家不过是一种职业,一个工作岗位。作家不是一种资格,不是一种地位,不是一种官衔。”丁玲《团聚》二:“二兄弟,这位有着冲天的志气的最聪明的一个,在父亲失业之后便找到一个颇好的职业。”★◎职业zhíyè(1)[occupation]∶个人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允许他选择他的职业(2)[duty]∶指分内应当做的事
1、慧原法师历任开元寺监寺,佛学院讲师等职。
2、《老学庵笔记》卷八:“?寺监长官?往往以特恩赐金带,朝路混淆,然犹以旧制不敢坐狨。
3、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监院源杰法师告诉记者,玖玖理疗裤广告严重损害了大相国寺的声誉和威望,大相国寺从建寺至今,从未有过一位叫“空智”的高僧。
4、每言战国兵法,平章白撒等信之,令景德寺监造革车三千两。
5、高宗纪》:“乙亥,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6、本无禅师“少林三老”之一,少林寺监寺,本空大师的师弟。
7、原来,4月26日,孔庆东来到张家界天门山游览,赏景参禅,在天门山寺与寺监院容胜法师就文化、佛法侃侃而谈,甚是投机。
8、古时把九寺六监两级官署并称为寺监。
9、此条例有顺治九年由海云寺监寺今应付梓本,今部分见于《丹霞山志》。
10、1959年初夏,应请任台南市湛然寺监院。
11、少林寺监寺本无大师查悉后责其上少林寺受审。
12、返回后,任乐至报国寺监院。
13、南京警备司令部某职员卷款潜逃,该部以圆光术侦得有寺宇形象,而潜逃职员是常州人,警总人员就到天宁寺搜索逃犯,搜索不得,就将该寺监院钦峰、西堂职司学渊二人捕去,意欲该寺赔出卷逃之款。
14、光绪中任南京香林寺监院,向以禅净双修。
15、其中文臣自太师、太尉、太博到诸寺监主簿、秘书省校书郎、秘书省正字,共四十二阶;武臣自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到左右班殿直、三班奉职、三班借职,共二十七阶。
16、南山禅寺监院真龙法师主持庆典。
17、2001年应木鱼长老之邀出任灵隐寺监院。
18、震华聘为玉佛寺监寺,兼上海佛学院教务主任。
19、太监黄赐母死,省寺监院都往吊祭。
20、据可信的资料,至正末年,少林寺监寺松源觉训(1310~1373年)曾“避难于秦”,明初才回寺,做了都提点。
21、抗战胜利后,雪烦法师才将埋入瓦砾堆中八年之久的瘗鹤铭碑挖出,国宝重见天日,雪烦法师功不可没也!1937年冬,日寇侵占镇江前夕,焦山定慧寺监院雪烦法师预料到焦山沦陷后,日寇必定会来抢掠《瘗鹤铭》碑。
22、久之,起山西按察司照磨,迁光禄寺监事。
23、龙池山澄光寺悟深方丈,自琮鉴老和尚得知他的生平概要,深为赞叹,到他的关房前叩关,礼请他出任澄光寺监院。
24、1985年依玉佛寺监院欣一法师出家。
25、俊才法师自1997年任广教寺监院以来。
26、县临济寺监院本权法师介绍了三圣宝殿启用筹备情况。
27、香港宝莲禅寺监寺释智惠说,自己能成为推委,可见筹委会对宗教界的重视。
28、《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自官制以来,六曹寺监吏额累经增添,人溢於事,实为深弊。
29、成宗即位,桓疏上时务二十一事:一曰郊祀天地;二曰亲享太庙,备四时之祭;三曰先定首相;四曰朝见群臣,访问时政得失;五曰诏儒臣以时侍讲;六曰设太学及府州儒学,教养生徒;七曰行诰命以褒善叙劳;八曰异章服以别贵贱;九曰正礼仪以肃宫庭;十曰定官制以省内外冗员;十一曰讲究钱谷以裕国用;十二曰访求晓习音律者以协太常雅乐;十三曰国子监不可隶集贤院,宜正其名;十四曰试补六部寺监及府州司县吏;十五曰增内外官吏俸禄;十六曰禁父子骨肉、奴婢相告讦者;十七曰定婚姻聘财;十八曰罢行用官钱营什一之利;十九曰复笞杖以别轻重之罪;二十曰郡县吏自中统前仕宦者,宜加优异;二十一曰为治之道宜各从本俗。
30、1946年应聘赴菲律宾马尼拉为信愿寺监院。
31、无专职,台省寺监无定员,类以它官主判。
32、出家不久即任典座师、知客师,后任大菩提寺监院。
33、翌年,大众更推举为宝林寺监院。
34、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镇江金山江天寺监院及庐山大林寺住持。
35、唐代以后也称寺监或监院。
36、县政协主席徐玲和临济寺监院本权法师为“三圣宝殿”揭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