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受:zhèngshòu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佛教语。又称禅定。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唐王维《能禅师碑》:“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宴息,皆在正受。”清龚自珍《发大心文》:“脱令我今世适发善念,欲入正受,即有魔事,不得成就,便当知前生善根微浅,嬈善友故。”★1.佛教语。是佛教修行方法之一。定心,离邪乱,谓之正;无念无想,纳法在心,谓之受。
1、讼约有过之人,习定则发魔事也。
2、又,《摩诃止观》卷五之一将止观十境摄为四魔,以阴入境、业境、禅境、二乘境、菩萨境为阴魔,烦恼境、见境、慢境为烦恼魔,病患境为死魔,魔事境为天子魔。
3、而佛事魔事,病障外障,殆无虚日。
4、依止观魔事发相,有捶惕鬼、时媚鬼、魔罗鬼,千变万状,破坏行人。
5、因此若透不过“魔考”,即落于凡、外、邪、小等境界,不能再向上增进,这种情况,我们即称之为魔事,为魔所沮坏。
6、先叙观法的对象,即十境(阴入界境、烦恼境、病患境、业相境、魔事境、禅定境、诸见境、慢境、二乘境、菩萨境)。
7、若诸比丘”其“心如直弦”,无在谄曲虚假,其三业“一切真实”无伪,是人则能“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来障;“我印”可“是人”当“成就菩萨”所证“无上知觉”圆通之本。
8、只为宿薰业种,生遇邪师,善力易消,恶根难拔,岂不见,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声如千锥扎耳!
9、此是过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觉明分析微细魔事。
10、以天眼通力能观察远方异地之事;以天耳通力能自在闻取任何远方微细之声;以他心通力能鉴察魔力,故依此三力,得先见魔事获不蒙其障害之益。
11、由以上从“唯识”及“五位百法”的分析,则更可了知“唯识学”实际的意义及旨趣,皆是为了修证无上菩提,亦为护持如是正义故,普令有情皆各得正信解故,斯有“相宗系列”之撰注,以期一切有情,于如来正法悉得解行相应,共同护持正法,远离魔事,疾入无上菩提。
12、以修观故,发过去习,诸禅纷现,当置魔事,
13、《瑜伽师地论释》称:“佛涅盘后,魔事纷起,部执竞兴,多著有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