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古猿:sēnlíngǔyuán基本解释:化石猿类的一属。曾被认为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发现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化石多为破碎的颌骨和牙齿。体质特征介于猿类和人类之间。●详细解释:化石猿类的一属。曾被认为是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发现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化石多为破碎的颌骨和牙齿。体质特征介于猿类和人类之间。
1、不是所有的森林古猿都是人类的祖先,他们也是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的祖先。
2、森林古猿类很可能居住在森林区。
3、主要生存于1200-900万年的东非至欧亚大陆,以1856年在法国中新世地层中发现的3块下颌骨为依据,定名为森林古猿方氏种(D.fantani,亦称“枫丹森林古猿”)。
4、森林古猿化石多为破碎的颌骨、牙齿。
5、在中新世某个时期,森林古猿类产生了一种变型,实际上导致最早期像人的类型,最后导致人类。
6、1956年2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开远发现五枚森林古猿牙齿。
7、由于在相同的地层中发现有橡树等植物化石,原定名者认为这类古猿是生活在森林环境中的,故命名为森林古猿。
8、化石表明,森林古猿可能栖息于树上,主要草莓及果实为食。
9、其种属一部分属于森林古猿,一部分可能属于腊玛古猿。
10、自19世纪以来,森林古猿属的化石陆续有所发现,主要分布于匈牙利、西班牙,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牙齿和四肢骨等。
11、为什么叫它们“森林古猿”呢?
12、1977年,皮尔比姆把森林古猿印度种和西瓦种改归为西瓦古猿属。
13、产自甘肃省武都县农家沟晚中新世紫红色砂质泥岩层的小型森林古猿。
14、森林古猿在渐新世晚期中新世中期繁荣于欧、亚、非洲大陆,是现生各种猿类的祖先。
15、古猿和早期人科化石有森林古猿、拉玛古猿和巨猿等。
16、发现于中国的人科森林古猿亚科的古猿化石。
17、虽然根据欧洲、非洲、亚洲等广大地区发现的化石碎片命名的森林古猿属是多种多样的,但看来所代表的仅仅是一个属。把发现的大量化石虽分为许多种,但经整理,现在全部分属于Dry-opithecus(森林古猿)、Sivapithecus(西瓦古猿)、Proconsul(原康修尔猿)三夕亚属。
18、多数学者认为,森林古猿这一类化石猿类包括现代大型猿类的祖先,也可能包括人类的祖先。
19、森林古猿属于广义的小猿类,其中包括现代猿类和人类二者的祖先。比较小,齿间没有间隙,跟森林古猿区别比较大,跟人类比较近似。
20、根据化石资料,从猿到人经过森林古猿(Dryopithe-cus)、腊玛古猿(Ramapithecus)、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人(Homo)4个阶段。
21、其中,森林古猿非洲种曾被认为可能是现代黑猩猩的祖先,森林古猿大型种曾被认为是现代大猩猩的祖先。
22、腊玛古猿大约在1500万年前由一种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生存在距今1500~800万年前。
23、Oreopithecidae和上猿科Pliopithecidae,猩猩科的一些早期成员也常单列为森林古猿科Dryopithecidae。
24、北部和巴基斯坦交界的西瓦利克山区,也发现了森林古猿的化石。
25、在森林古猿的后代中,有一种称为西瓦古猿的猿类,研究认为,西瓦古猿更可能是猩猩的祖先。
26、化石,有些人认为这种森林古猿是人类的祖先。
27、猿、上新猿、森林古猿和西瓦古猿等。
28、有人把云南开远的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化石、禄丰腊玛古猿化石与元谋猿人化石和贵州桐梓猿人化石、四川资阳人化石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考察,有人提出了“亚洲高原说”,主张中亚高原是人类的摇篮。
29、的化石在一起,因此命名叫“森林古猿”。
30、一种认为它们还是森林古猿的系统。
31、小龙潭,也发现了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化石。
32、1959年云南地质局将小龙潭煤系更名为“小龙潭组”,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位于河头煤系之下的一套含煤沉积,其中产森林古猿,时代为早上新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