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仙:qiúxiān 基本解释:(1)[seekgods]∶求访仙人或仙方求仙问卜(2)[praytogodsforblessing]∶祝求神仙●详细解释:1.谓以服药、辟谷、修炼等方法,求得长生不老。古代道家、方士多倡之。《文选·张衡<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李善注引《三辅故事》:“武帝作铜露盘,承天露,和玉屑饮之,欲以求仙。”三国魏夏侯湛《抵疑》:“接舆佯狂以蔽身,梅福弃家以求仙。”唐李白《题雍兵崔明府丹灶》诗:“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狐﹞先炼形为人,既得为人,然后讲内丹,是为由人而求仙。”2.访求仙人。《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那山上乃是仙家藏真修炼之处……那些求仙问福的,虽有许多,也俱在彼静心守候。”★◎求仙qiúxiān(1)[seekgods]∶求访仙人或仙方求仙问卜(2)[praytogodsforblessing]∶祝求神仙

1、看到“葛仙翁丹灶药炉,狐丘虎穴;文皇帝金书玉简,荆棘铜驼;冲虚观一洞道房,十崩九破;黄龙洞几间院宇,有房无扉。

2、同时,天天师张盛还在这里修复祖天师玄坛及丹灶旧址,并在此居住下来,每年三元节时,登坛传?,各地学道者千余人涌向这里。

3、晚唐杜光庭于天复辛酉岁(901年)在成都玉局观撰成《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其中《灵化二十四》说:“稠粳化(治),在蜀州新津县南十里,黄帝炼丹于此山,上有天池、石碑、丹灶、插旗石、轩黄台、拜牛台……存焉。

4、山上有金鲫池、石棋盘、黑白二石子、炼丹灶、白鹤洞等胜景。

5、山上今尚留有丹井、丹灶、甘泉、石龟圣潭、八仙双峰等名胜古迹,仍留存“西源仙境即西山,流水桃花隔世间”的仙境风貌。

6、其他景点还有洗药池、葛洪炼丹灶、白莲池、飞来石、狮子峰等。

7、明《(嘉靖)瑞安县志?山川》记载:“许峰山世传许旌阳炼丹其上,丹灶尚存。

8、亦好道术,云游至仙坊岭,至今尚有丹灶、丹池故址,相传旧时有天灯,现则时和,紫殿绕堂,则神人降,后人即于其地立观,名玉华山,山南有雷坛,祷之辄应。

9、【示例】:宋何?《春渚纪闻?点铜成庚》:“我年二十,无家,为道人,同侣三人,共学丹灶。

10、葛仙化去迹犹留,丹灶苔封几度秋;访古我增无限感,白云渺渺水悠悠。

11、茅庵丹灶筑当年。

12、既度,则岩穹然上覆,中有乳泉、丹灶、石榻诸胜。

13、一个灵明,因何堕落,扑入凡胎处。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14、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15、鹧鸪啼处,朱旗锦石之乡;蝴蝶飞时,丹灶羽衣之洞。

16、前广西中巡防司令吕春?游岩题联:与诸君同游竞日,共话武安家世,太传流风,因知泗水宗支,兹分一派;问仙人去自何年,空留丹灶常温,白云无恙,合让香山俎豆,独有千秋。

17、《月下留丹灶》诗序:“吾知挟邪佞以冒进者,亦当胆栗自废,岂俟图鼎然犀而后辨?妖之诡态哉!

18、船中未满度前洲,借问阿谁家住远。尺宅寸田属别人,玉炉丹灶阿谁主?

19、尺宅寸田属别人,玉炉丹灶阿谁主?

20、遥岑采药寻丹灶,幕府题诗索彩笺。

21、犹如热锅上蚂蚁的谢某找到谢炳峰、麦容辉,要求务必尽快把征用款转回丹灶村平账。

22、相传汉留侯八世孙张道陵曾在“丹灶山”修道炼丹、用“灵羌、灵艾”给人治病,以“宝符、宝印”为民驱邪,后成仙。

23、此间许多景点都跟这位飞仙有关:汕桥仙亭仙人洞北石梁洞,吹萧峰,仙亭山,丹灶岩,石棋秤一百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山山水水间无不氤氲着清彻骨髓的仙气。

24、谁见五云丹灶,养黄芽初熟。

25、唐司空图《月下留丹灶》诗序:“邵阳某县人,或闻其山实异,斋祷积稔,果有蹈空而至者,涉笔附楹,久之乃罢去。

26、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以观光游览为主线,深层的挖掘了文化内涵,完整的体现了湘西第一神山“神奇”、“神秘”、“神圣”的大氛围和主格调,共分为天门洞开、天界佛国、碧野瑶台、觅仙奇境等四大景区,其中包含了“天门洞开”、“天界佛国”、“悬梯浮岚”、“木石之恋”、“凌霄畅远”、“虹索龙翔”、“玄壁隐仙”、“曲道通天”、“云梦蹑巅”、“丹灶飞烟”等十大景观和天门山索道、通天大道、天门洞、上天梯、天门山寺、鬼谷洞、捭阖、天门书院、李娜小屋、灵泉院、云梦仙顶等50余处人文与自然景点。

27、前有子晋之台,笙鹤时下,后枕子真之屿,丹灶犹存,每企先民高逸之风,颇协长林丰草之趣”。据《清文献通考》记载:“长林丰草,讹寝咸宜,游牧别群,孔阜孔硕,凡马驼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其地在章古台”。

28、丹灶药池留胜迹;鸟声花影得仙机。

29、赤城峭壁无人到,丹灶芝田有鹤来。

30、据说,麻姑酒采瑶池“藻栖”仙子滴血所养成的“碧莲”仙草为药,经丹灶蒸熬,制成美酒,故有“碧莲”之说。

31、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32、又有诸品丹灶炉火,烧热五金八石,勾庚乾汞,点茅烧银,拨灰弄火,至于灵砂外药,三逊五假,金石草木,服饵之法,四百余条,乃下品之上外道也。

33、据传何氏九子倚山为室,饮水煮药,枕月眠云,弈棋炼丹,丹成食之,九鲤化龙,乘之升天,留下炼丹灶。

34、宋杨亿《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绿发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味灵篇。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