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fāng shì 基本解释:[alchemist] 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术士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详细解释:1. 周 官名。掌王城四方采地的狱讼。《周礼·秋官·序官》:“方士,中士十有六人。” 郑玄 注:“方士,主四方都家之狱者。” 贾公彦 疏:“掌都家, 郑 彼注云:都,王子弟及公卿之采地;家,大夫之采。主此三等采地之狱。采地在王城四方,故云方士也。”2. 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史记·封禅书》:“ 騶衍 以阴阳主运显於诸侯,而 燕 齐 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 唐 李端 《赠道者》诗:“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宣和遗事》前集:“ 温州 有方士 林灵素 ……学道於 赵昇道 ,数载,善能妖术。”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察 周 季之思潮,略有四派……四曰 燕 齐 派,则多作空疏迂怪之谈, 齐 之 騶衍 、騶 奭 、 田駢 、 接子 等,皆其卓者,亦 秦 汉 方士所从出也。”3. 泛指从事医、卜、星、相类职业的人。《素问·至真要大论》:“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此指医生。★◎ 方士 fāngshì[alchemist] 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的术士范君固非方士者流也。——明· 顾炎武《复庵记》★古代称研究神仙、炼丹等法术的人。 【造句】古代有些帝王迷信方士能替他们制造长生不老药。 ★研究神仙、祈禳等法术的人。《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职官名。周置,主管四方都家的狱讼。
1、命方士从天上到地下苦苦寻觅贵妃,渺渺茫茫,遍寻无着。
2、堂、友谊堂,记载着秦代方士徐福勇率童男童女、百工巧匠成功东渡及对日本列岛的影响。
3、最早见于南宋洪迈所著《夷坚志》,文曰:“政和七年(1117年),李似矩为起居郎……似矩素于色简薄,多独上于外合,仿方士熊经鸟伸之术,得之甚喜……尝以夜半时起坐,嘘吸按摩,行所谓八段锦者。
4、这样的消息,向壁虚构,无非是要打击敌方士气。
5、方士虚诞,儒书龌龊,佚后求仙,诬神检玉。
6、方士还利用上层人物追求长生富贵的心理,制造昆仑山、三神山的神异故事,诱导人们进行祭祀。
7、旧时方士所谓五遁之法的一种,即木中遁形隐身之术。
8、方士新献压虎术,厮养能获射雕儿。
9、汉武帝还“宿留海上,与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给方士驿车,并秘密派出了数以千计的使者去寻找仙人。
10、天子益怠厌方士之怪迂语矣,然终羁縻弗绝,冀遇其真。
11、贡禹,字少翁,琅?郡(治今山东诸城市)人。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
12、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女,出应其门。
13、wǔguǐshùㄨˇㄍㄨㄟˇㄕㄨ?五鬼术(五鬼术)迷信谓方士驱使鬼狐搬取他人财物的法术。
14、蔽于方士之言,以求不死,不死邈然而小者乱贻天下,大者丧身失国,不可胜数矣。
15、帝信方士言,断谷饵药以求长生。
16、澄曰:“泰等愚惑,正恋本为此,非有远图。是后上每对群臣自叹:“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
17、《汉书?郊祀志下》:“斥远方士之虚语,游心帝王之术。
18、疑登瀛洲,辇道迎秦皇卤薄;便生药灶,方士圆唐宗仙梦。
19、当时有人认为佛教是一种神仙方术,故桓帝将黄帝、老子和佛陀同祀,“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沙门视同方士。
20、当然,也不能否认,这些“半路修行”的方士也确实有些技能,他们不仅能把君王说服得对“长生不老”一说深信不疑,而且还“制造”了不少靠“呼风唤雨”吃饭的幻术高手。
21、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春,汉武帝“至东莱(东莱郡,辖山东半岛东部地区),宿留之数日”,“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又派出数以千计的方士去寻找神仙奇物,采集灵芝仙药。
22、另一方面,更多的普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免受兵燹之苦,在地方士绅的带领下,纷纷组织团练,以此保卫桑梓。
23、此外,地方士绅、各种社会组织、会社、行会等都在解决基层社会纠纷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24、古代亦称朱草,方士附会为瑞草。
25、非常思念她,就派方士道人上天入地地苦苦寻觅贵妃,渺渺茫茫,结果两处都没找到。
26、外面正在打斗的又方士兵停下来,一时的嘶杀声突然安静下来,只可听见尖尖刺耳的声音。
27、《西游记》的海洋情结与秦汉方士、传统佛教、道教对海天佛国、海上仙山的幻想神往的思维定势有关;
28、另:战国时,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说广为流行,被秦汉道家、儒家和神仙方士以及後世道教所吸取。
29、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治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元鼎.元封之际,燕齐之间方士?目扼?,言有神仙祭祀致福者以万数。
30、五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31、秦汉之际,方士迭出,宣扬神仙之说,秦皇汉武,深信寻求。
32、将军出宫门,齐人东郭先生以方士待诏公车③,当道遮卫将军车④,拜谒曰:“愿白事。
33、时科场新增律诗,边方士子或未谙,声病。
34、警方发动大规模的扫黑行动,先逮捕主要领头者,瓦解对方士气,然后再以摧枯拉朽之势扫荡余孽。
35、方士可祈禳灾异,延长人寿,故人主信之。
36、所以让西方士兵的马靴踏上利比亚沙土地的想法仍然不在考虑范围内。
37、许道先为重修南天观是靠“施药拯济”及“四方士女东祠泰岳者道出山下往来谒礼”之所得,“皆庀徒鸠工,规灰观宇其所营造,日以宏侈,游者益多”。
38、汉代的著名方士并不仅仅从事占卜、祠神、求仙等迷信活动,他们往往精通儒家经典,而且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权中任职,对政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9、武帝最相信的方士就来自山东,著名的有少翁、奕大等。
40、从一统天下的秦王朝开始,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严刑峻法,企图借暴力镇压来维护其统治,且又迷信神仙方士,大搞神鬼祠祀,希图王权永世。
41、以一方士之故,?民膏血而不知恤,是岂不可以已乎?
42、在《海经》中,昆仑之门被逐渐打开,成为方士采集不死药的园圃。
43、西晋灭亡后,出身中原著名高级士族、老练的政治家王导为建立和巩固建康的东晋政权,维护北方南逃士族的政治、经济利益、苟安江左,推行了侨寄法,在南方士族势力较弱的地方,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逃来的士族和民众,这种侨州、郡、县大都设在丹阳、晋陵和广陵等郡境内。
44、方士齐人少翁精心剪刻了李夫人的画像,晚上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宛如其人的影子。2、也可在窗口最下方点击添加联系人或查找,输入对方帐号,点击添加,待对方审核通过。
45、元代遗山集序体现了北方士人的文化意识及民族意识;明代集序反映明人狭隘的正统观和文学评论中的史学意识;清人序言则折射出清代的思想政治背景及学术风气。
46、桑下三宿,佛徒所戒,此固人人知之,而宓读襄楷传乃知楷之言天象实指人事,盖当时滥刑多杀,士气郁湮,故致天变,襄楷等非方士,乃直谏之忠臣耳。
47、驺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48、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民间方士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
49、就是世宗相当信任与宠爱的方士,也就是那些道士。
50、翌年,年过“古稀”的光职公奉上札饬,与族人和地方士绅多次商议,办起了南乡忠义团,训练团丁,以忠义激励士气,强化户口管理,维护地方治安。
51、鳌鱼(龙鱼),究其起源比较原始,据说汉武帝造“柏梁殿“,遭火殃,方士说:“南海有鱼虬,水之精,激浪降雨,作殿吻,以镇火殃。
52、张华还精通方术,《博物志》除记有神人、神宫、神像、不死树外,还讲到了方士的活动,宣扬服食导引之法。
53、有“退隐”的方士,也有“进取”的星家。
54、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55、又方士以木积湿处,
56、解放军攻占一座城市时,那些敌方士兵早以吓的丧魂失魄了。
57、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
58、虽然台中地方士绅对海线的兴建颇有疑虑,担心此线兴建将使台中丧失通衢地位,但在明石总督的强硬手腕下,海岸线仍依原计划兴建。
59、然后通过第三章对各种具体方士形象的分析,明晰当时小说中的方士形象所呈现出的各种特点。
60、二级-牺牲一个友方士兵,将他30 %的生命值转化为自己的魔法值。
61、复遣方士求神怪采芝药以千数。
62、旧时方士所谓五遁之法的一种,即水中遁形隐身之术。
63、三保黎兆,四方士庶,共沾圣泽,举凡祈寒暑雨,厄难灾患,到庙求保,灵应如响』。
64、三级-牺牲一个友方士兵,将他45 %的生命值转化为自己的魔法值。
65、方士不肯罢休,加大琴击,却为琴所反噬,头脑昏沉,被琴所害的冤魂也纷纷现身报怨,方士惊颤之下失足跌下山崖。
66、上,日久天长,千魂万魄必成气候,于是这些二把刀的方士便成了第一批倒霉蛋,这也算是自食其果,无独有偶,虽说这“炼尸窑”。
67、汉代帝王迷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羽化登升”的境界。
68、湖商的这种殖货特征,究其原因,主要在湖州自古以来独揽形胜、是物阜集散四交衢地,并与明清地产和传统手工业的兴盛有关系。虽台中地方士绅对于海线的兴建颇有疑虑,担心兴建后将使台中丧失通衢地位,但在明石总督的强硬手腕下,海线仍依原计划兴建。
69、事实上在这个时代,方士也的确等到了他们的春天。
70、旧时方士所谓五遁之法的一种,即土中遁形隐身之术。
71、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
72、受方士李少君“有仙人食仙枣逾500年而不衰”的盅惑,于公元前110年东巡观海、筑台求仙。
73、祷雨》:“往往见蒙古人祷雨者,非若方士然,至於印令、旗剑、符图、气诀之类,一无所
7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郭宪?徒以?酒救火一事,遽为方士攀引,范晔作《后汉书》,遂亦不察而置之《方术列传》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