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塞:héngsāi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充塞,充满。《吕氏春秋·适音》:“夫音亦有适。太鉅则志荡,以荡听鉅,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许维遹集释引王念孙曰:“横犹充也。”《隋书·许善心传》:“横塞宇宙,旁凝射汾,轩物重造,姚风再薰。”2.堵塞,阻挡。清侯方域《颜真卿论》:“河北二十四郡无復忠臣,独有一鲁公奋袂而起,椎牛歃血,号召连结,以横塞贼衝,是其声望岂渺小哉!”
1、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2、据传,村人由新塘督岗迁此,因村屋横塞山迳口而得名。
3、嘏尝早秋赋诗曰:“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秋赋是金学孟描写季节和自然的得意之作,文采也很高。
4、天宝八载(749),都护府复移治横塞军(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南麓),由军使兼理府事。
5、我区考古工作者张郁等人,于清理墓葬时,从墓碑中考证,揭开了天德军即横塞城所在位置之谜。
6、其下石窑柴积,纵横塞路,即夜来无问津处也。
7、唐代的横塞城,原址在该区巴盟乌拉特前旗境内,沧桑巨变,现在已淹圯在乌梁素海的海腹之中。
8、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9、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10、为阻止清军进犯,侯峒曾又下令将城外各桥毁坏,“东,北二门俱用大石垒断街路,西,南二门用圆木乱石横塞道途。
11、杀气尚疑横塞外,捷音相继遍寰中。
12、然高帝以其不智不勇之身,横塞其冲,徘徊而不进,其顽钝椎鲁,足以为笑于天下,而卒能摧折项氏而待其死,此其故何也?
13、但是,久已淹圯的横塞城即天德军城的确切位置。
14、地底平通九天上,洞门横塞五丁开。
15、横塞宇宙,旁凝射、汾,轩物重造,姚风再薰。
16、嘏尝早秋赋诗曰:“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17、严复《论八股存亡之关系》:“徒以八股未去,挟进士以为重,横塞宇内,蔽障聪明。
18、倚木倚楼,源自唐朝赵嘏的诗句,“残星半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倚木倚楼,名字源自唐朝赵嘏的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19、南溪村虽山间僻壤,乃闽浙咽喉之地,危岩叠嶂,水绕山环有若天堑,清乾隆壬午年(1762)《福宁府志》记载南溪石门,古代为择扼要曾设关隘于石门,该石门横塞溪端,凿其中以通往来。
20、横塞城即天德军城遗址的发现和确定,为我们了解研究唐代我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历来争讼不一的黄河北支故道,也从天德军位置的确定中,找到了依据。古注讲解句意,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在串讲中包含对原文词义的解释,如上面第二例毛传以“我”释“昂”,以“待”释“须”;第三例赵注以“常”释“恒”,以“更”释“改”,以“横塞”释“衡”。
21、号召连结,以横塞贼冲,是其声望岂渺小哉!
22、青?扣额,九关横塞天耳。
23、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
24、全淮入江,”水之所至,沙即随之”,则江阴以下的江心,必将增加大量淮河泥沙的淤积,易使”沙洲连互,横塞江心,则江流不畅,”此其为害者二”。
25、夫一发千钧,厥功多矣,列之志余,不亦小哉?,号召连结,以横塞贼冲,是其声望岂渺小哉!
26、吹笛倚楼”用唐赵嘏《长安秋望》诗中的名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正切此词写重九登高远望之意。
27、《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
28、横塞区始建于唐天宝八年,据《旧唐书》载:唐天宝八年“三月,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于中受降城北筑横塞城”是年的十二月又“改横塞城为天德军”。
29、唐赵嘏《长安秋望》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境与之仿佛。
30、唐天宝中于此置横塞军,并移安北都护府治此。
31、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32、③“一声”句:唐赵嘏《长安晚秋》诗:“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33、八载(749),都护府复移治横塞军(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南麓),由军使兼理府事。
34、横塞其虑于胸中,而后作为奇计异策,愤激而说也。
35、地底平通九天上,洞门横塞五丁开。五丁桥口光头香辣蟹在外地比较有名。
36、太钜则志荡,以荡听钜,则耳不容,不容则横塞,横塞则振。
37、北瞻鹰碛云横塞,难忘蛟宫浪接天。
38、铁板拦门之名,自前明嘉靖之初已见章奏,其时海口仅在云梯关下,至今海口东徙且数百里,若果系铁板,则当横塞关门,何以竟随水下徙耶?盖河水下注,海潮上溢,于口门一顶,则潮水锐而中行,黄水曲而两散,黄潮交汇之处,中聚停沙,此不必海口为然也,凡山河入江之处皆有之。
39、横塞中还设了纵向支塞,约长10m,尺寸4m×4m,支塞为2m×2m。
40、天宝八载,都护府复移治横塞军(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阴山南麓),由军使兼理府事。
41、《隋书?许善心传》:“横塞宇宙,旁凝射汾,轩物重造,姚风再薰。
42、宝筝横塞雁,怨笛落江梅。
43、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取动势,“人倚楼”取静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