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问:dǎiwèn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逮捕问罪。《明史·宦官传二·陈增》:“二十四年,增始至山东,即劾福山知县韦国贤,帝为逮问削职。”《清史稿·世宗纪》:“副将军石云倬坐不遮击,逮问。”
1、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宣宗二》:“以赃吏论,古今无道之世,人士相习於贪叨,而其得免於逮问者,盖亦鲜矣。
2、八年,城陷,褫职逮问。
3、己未,山西巡抚王兆琛以受赇褫职逮问,以季芝昌为山西巡抚。
4、旋以临阵逃脱罪被逮问,定斩监候,入狱。
5、喀什噶尔办事领队大臣开明阿等褫职逮问。
6、道中乃欲曲庇属官,厚诬本部,非朝廷设官相临之体,诏道中对状,切责而宥之序班孙士约等,下法司逮问,大钦、天胤等俱免究。
7、王大臣等因请刑讯,并夺大学士鄂尔泰职逮问,上谓鄂尔泰受遗大臣,不忍深究,下吏议,示薄罚。
8、后云南巡按御史劾其破蛮冒公功,逮问,坐系十余年。
9、又劾会昌伯孙忠骄恣、应城伯孙杰贪淫,福建参议颜择之科索、御史丁俊阿纵、都督王瑜挠监禁,皆逮问,中外服其风采。
10、贪污大案成员,贪污四千八百两,坐瞻恂情弊罪,受株连,降三品顶戴留任,罚交议罪银三万两;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陈辉祖褫职逮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以牟利营私闽浙总督陈辉祖的弟弟陈严祖要交三万两议罪银,向他求助。
11、往按得实,庚长褫职逮问。
12、以川西盗发,逮问,发遣伊犁。
13、疏言其兵力不足,未能制贼,褫职逮问。
14、有人倚仗宗室势力,私铸钱币,曹学?严逮问罪,不稍宽纵,私铸之风遂敛;钱局舞弊营私,两年中赢利仅千余金,经曹学?订立制度,严加管束,一年获利5000金。
15、上大怒,褫职逮问,刑部定谳斩监候。
16、叶志超被褫职逮问后,所部归聂士成统领,曾于虎耳山、摩天岭(大高岭)等地力抗日军,并坚守摩天岭,直至1895年2月,聂士成率部入关守卫畿辅,还驻芦台。
17、冒功欺罔”,致使姚、达二人被革职逮问。
18、既平六合,垂克高邮,会诏罢脱脱兵柄,遂有上变告伯?等劝脱脱勒兵北向者,下其事逮问,词连良桢,簿对无所验。
19、明安庐巡抚郑二阳、凤阳总督高斗光因此被革职逮问。
20、奸党徐敷奏李大纲等,设谋倾陷,实为祸魁,并乞敕下法司逮问正法,则骏骨市而千里争来,九鼎铸而妖魑屏迹。
21、坐奏报迟延,褫职逮问,发河工效力。
22、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
23、怡良到台将姚莹及达洪阿逮问入京时,就有“精兵数千人攘臂呶呼,其势汹汹,”几乎激成兵变。
24、居士李通玄,在此注疏《华严经》,著有《新华严经论》,奠定了教外华严学派的根基,对日后五台系佛教文化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佛教界誉为“毗卢正印”,方山寺成为“华严祖庭”,由此开创了西方佛教中国化的先河,开创了方山佛教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先河。,督办塘工;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正月,陈辉祖因四弟甘肃理环县知县陈严祖,为王檀望贪污大案成员,贪污四千八百两,坐瞻恂情弊罪,受株连,降三品顶戴留任,罚交议罪银三万两;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陈辉祖褫职逮问;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以牟利营私闽浙总督陈辉祖的弟弟陈严祖要交三万两议罪银,向他求助。
25、乃自授任以来,窃见群臣以议礼忤旨者,左迁则吏部侍郎何孟春一人,谪戍则学士丰熙等八人,杖毙则编修王思等十七人,以?中使逮问,则副使刘秉鉴,布政马卿,知府罗玉、查仲道等十人,以失仪就系,则御史叶奇、主事蔡乾等五人,以京朝官为所属讦奏下狱,则少卿乐?、御史任洛等四人。
26、副将军石云倬坐不遮击,逮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