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古:shuǐ yín gǔ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墓中殉葬的铜器,为灌入棺内的水银浸渍,内外皆呈银白色者,称为“水银古”。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四》:“古人棺内多灌水银,遂有水银古者。然亦视其款製如何耳,未必古者尽佳也。”

1、水银古又分白水银锖、黑水银锖、绿水银古、红水银古。

2、镜呈灰黑色(俗称水银古),素圆纽及纽座,围以七乳,四组草纹,内轮铭文“宜子孙”三字,外围双线,T、V形规矩,四大乳环以羽人神兽,外轮铭文篆书五十一字左行,外圈S形涡云纹带。

3、呈黑色或灰白色的锈,有时铜锈中泛出一片片水银光泽,亦称水银古。

4、器身布满绿锈和水银古,斑驳陆离,交相辉映,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image.png

5、这枚古币背径3 6毫米,穿径1 0毫米,厚0.1 5毫米,重6.5克;文字“半”为大篆长字,其中“半”字完好,氧化层下呈水银古,“两”字呈隐起状,下部锈蚀剥落;钱面大部呈水银古,边沿有毛刺,锈已入骨,整体为先秦半风格。

6、铜钱遇酸性环境呈现出的绿锈有“松绿”、“瓜皮绿”或“靛蓝”色;遇喊性环境则显现红色,可见“朱砂锈”、“鸡血斑”等;在中性环境中因表层氧化可显出水银色,俗称“水银古”。

7、该镜通体红斑绿锈,白光水银古,是非常典型的黄河流域(收藏界谓之北方坑口)出土特征(图一)。

8、出土坑色多呈水银古或黑漆古,品相诱人。

9、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

10、或“靛蓝”色;遇喊性环境则显现红色,可见“朱砂锈”、“鸡血斑”等;在中性环境中因表层氧化可显出水银色,俗称“水银古”。

11、出土坑色多呈水银古或黑漆古,品相诱人,为泉家所宝爱。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