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虑:qǔ lǜ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1. 古地名。在今 江苏省 睢宁县 西南。见《汉书·地理志上》。2. 复姓。见《通志·氏族三》。

1、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改临淮郡为淮平郡,郡治徐县为徐调县(今江苏省泗洪县东南半城镇),领徐调县、赘其县、高山县、盐渎县、成丘县、成乡县、昌阳县、平宁县、建节县、取虑县、秉义县、开阳县、淮敬县、东阳县、成信县、亭间县、嘉信县、淮睦县、从德县、著信县、西平县、睢睦县、武匡县、相平县、美德县、堂邑县、乐陵县等县,辖有今江苏长江以北(除徐州市、连云港市部分外)大部地区。

2、人秦嘉、?县人董?、符离人朱鸡石、取虑(qiū,lǔ,秋闾)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单独起兵反秦,他们领兵把东海郡守名叫庆的围困在郯城。

3、徐、僮、取虑一带的居民清廉苛严,信守诺言。

4、徐、僮、取虑,则清刻,矜己诺。

5、何况,曹操早年为报父仇,讨伐徐州的陶谦,坑杀徐州百姓数万人,尸体壅塞,泗水为之不流,接着又连屠取虑、夏丘诸县,所过“鸡义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6、将鲜鱼腥草洗净后放入沙锅,加入600毫升清水,煮沸后,小火煮20分钟,取虑液当茶喝。

7、唐人李贤等注《后传书》,也以为取虑故城在睢宁。

8、振摇,滤过,取虑液,照盐酸甲氯芬酯项下的鉴别(1)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9、1片,洗净切成小片,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滤去芦荟渣,取虑液,加入蜂蜜即成。

10、《方舆纪要》:“取虑城,(虹)县北百二十里,汉县,属沛郡”,“后魏(即北魏)亦日取虑县,置临潼郡。

11、东至东海,南有泗水,至淮,得临淮之下相见邳州、睢陵见盱眙县、僮见虹县、取虑亦见虹县,皆鲁分也。

12、“按:虹县北六十里睢宁县(今属江苏),取虑既在虹县北一百二十里,尚得谓虹县地乎?领7县:下邳、良城、凌(睢宁东)、睢陵、夏丘、取虑、僮;元康六年(296)司马晃薨,谥曰献王。

13、西北二十五公里),曹操不得进,转而引军渡过泗水,南破取虑、雎陵、夏丘三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14、治下邳,领17县:下邳、良城、徐县(睢宁徐城镇)、僮县(睢宁西北)、睢陵(睢宁东北)、下相(宿迁)、淮阴(今淮阴市)、淮陵(淮阴北)、淮浦(淮阴东南)、盱眙(盱眙西北)、高山(淮阴西)、潘旗(宿迁北)、取虑(睢宁北)、东城(盱眙东)、曲阳(宿迁西)、司吾(新沂市)、夏丘(沛县东)。

15、经此大难,曹操军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彭城、傅阳、取虑、雎陵、夏丘)城保,无复行?。

16、曹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17、此说以为取虑县故城不在泗县,更不在灵璧。

18、注:“取虑,音秋闾,属下邳郡,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西南。

19、又进军取虑(今江苏睢宁西南)、睢陵(今江苏睢宁)、夏丘(今安徽泗县)等县,曹军所过,鸡犬皆尽,乡邑无复行人。

20、制法:芦荟叶洗净切成小片,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滤去芦荟渣,取虑液,加入蜂蜜即成。

21、传》:“引军从泗南攻取虑、睢陵、夏丘诸县,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22、《水经注?泗水》:“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丘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於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

23、芦荟叶洗净切成小片,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滤去芦荟渣,取虑液,加入蜂蜜即成。

24、潼郡是否即秦汉取虑县故城,前人有争议。

25、做法:芦荟叶洗净切成小片,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滤去芦荟渣,取虑液,加入蜂蜜即成。

26、陈胜刚刚自为王时,陵县人秦嘉、?县人董?、符离人朱鸡石、取虑(qiū,lǔ,秋闾)人郑布、徐县人丁疾等都单独起兵反秦,他们领兵把东海郡守名叫庆的围困在郯城。

27、《水经注》载:睢水是古运河(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开凿的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也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早期人工运河工程)支流之一,睢水故道是从鸿沟在河南开封东段分出后,向东南流经河南的睢县、商丘、安徽濉溪、灵壁,又向东北流入睢境取虑故城,经睢陵古渡庙湾饶故城北向东至高作、宿迁,再注入古代泗水......因此,在这条水系上的流经地,河南有睢阳(宋国都城,今河南商丘),安徽有濉溪,江苏有睢陵、睢宁。

28、取本品8g,研细,加甲醇12ml,超声提取10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盐酸4滴及镁粉少量,与滤液1ml对照,显橙红色;另取虑液1~2滴,点于滤纸上,喷洒三氯化铝试液,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斑点显黄色荧光。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置临淮郡,郡治徐县(今苏北泗洪县南),下辖徐县、赘其县、高山县、盐渎县、取虑县、犹县、开阳县、射阳县、淮浦县、东阳县、僮县、海陵县、淮阴县、淮陵县、下相县、富陵县、播旌县、西平县、睢陵县、盱眙县、舆县、堂邑县等29个县。

29、公元72年(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取消临淮郡,置下邳国,治下邳,领17县:下邳、良城、徐县(睢宁徐城镇)、僮县(睢宁西北)、睢陵(睢宁东北)、下相(宿迁)、淮阴(今淮阴市)、淮陵(淮阴北)、淮浦(淮阴东南)、盱眙(盱眙西北)、高山(淮阴西)、潘旗(宿迁北)、取虑(睢宁北)、东城(盱眙东)、曲阳(宿迁西)、司吾(新沂市)、夏丘(沛县东)。

30、志》以为非是,在《辨讹》中指出:“旧志谓取虑汉县,后魏置临潼郡,”“在虹县(今泗县)北一百二十里。

31、传说,东汉延安三年(公元198),取虑县城(今安徽?高楼)东二十里许,有一条驿道,南通大李集、蚌埠、淮南,北通下邳郡。

32、秦王政二十年(前225年)置取虑县,以旧邑名之。

33、这是说,临潼郡治即取虑县城城。

34、又进军取虑(今江苏睢宁西南)、睢陵(今江苏睢宁)、夏丘(今安徽泗县)等县,曹军所过,鸡犬皆尽,乡邑无复行人。

35、【临淮郡】治徐县(今江苏泗洪)下辖:徐县,高平,僮县,取虑,下相,旮犹,睢陵,淮陵,盱眙,东阳,高山,赘其,堂邑,舆县,富陵,淮阴,淮浦,射阳,盐渎,海陵。

36、与陶谦作战,“过拔取虑”。

37、大象元年即579年,撤销夏丘县,将晋陵县由取虑城改治夏丘故城东。

38、建武十五年(39年)四月丁巳,取虑县改属临淮郡。

39、而取虑又在临潼东北,属睢宁界。

40、攻博阳,前至下相以东南僮、取虑、徐。

41、传说是刘备安排糜竺把貂蝉运到取虑城东桃花园葬之,糜竺因走水路,越过桃园,便在水湖东岸葬之,后又传为“九女墩”。

42、将芦荟片放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再小火煮15分钟,滤去芦荟渣,取虑液,加入蜂蜜即成。

43、接着又进攻傅阳,进军到达下相东南的僮城,取虑和徐城一带。

44、东汉临淮郡仍治徐县,领下邳县、徐县、高山县、取虑县、淮浦县、淮阴县、淮陵县、下相县、潘旌县、睢陵县、盱台县、夏成县、夏丘县等县。

相关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