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制:yì zhì 基本解释:●详细解释:古代邑里居民的组织制度。《管子·乘马》:“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邑制也。”《逸周书·大聚》:“相土地之宜,水土之便,营邑制,命之曰大聚。”
1、的发展和按田亩征收赋税,原有的采邑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2、在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中,富裕农民经历了由采邑制度下的农民向资本主义农场主的演进。
3、外国的和本地的私营公司同样必须对掌管那片区域的官员溜须拍马,就像私人封建采邑制一样,而且这些公司往往还借助黑社会组织的力量。
4、第一章:论述第一次垦荒运动与法兰克王国采邑制的发展。
5、西欧中世纪社会各个阶层的权利源自采邑制度,各种不同的权利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6、汉长安城的陵邑制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两大任务,历来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巨大作
7、宋王?《翰林学士礼部侍郎知制诰杨察加勋邑制》:“玉辂安於天衢,壶浆勤於王旅。
8、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9、第三节,第一次垦荒运动对法兰克王国所产生的影响:促进了采邑制的发展,为封建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0、这次改革,对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和西欧历史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它确立了以土地和服役为基本条件的臣属关系,削弱了贵族势力,加强了王权,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统一;采邑制推行之后,中小封建主都要服兵役,他们自备马匹,装备精良,构成了新型的骑兵,奠定了西欧中世纪骑士制度的基础;法兰克王国以后正是依靠这支骑兵,建立起强大的查理曼帝国。路易二世(法语:Louis II,846年11月1日?879年4月10日),绰号口吃者路易(法语:Louis le Bègue),是法兰克帝国(或称查理曼帝国)皇帝(常等同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西法兰克王国国王(常等同于法国国王)查理二世(即秃头查理)和妻子奥尔良的厄门特鲁德的长子,是加洛林王朝的阿基坦国王(称路易三世,法语:Louis III,866年?879年)和西法兰克王国国王(称路易二世,877年?879年),但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帝位、加冕为皇帝,导致自查理大帝以后由加洛林王朝君主垄断的所谓的“罗马人的皇帝”之位首次空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