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lì cháo 基本解释:[in the past dynasties;generations] 所经过的各帝王或朝代历朝官制●详细解释:以往各朝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歷朝文字之盛,其名各有所归。”★◎ 历朝 lìcháo[in the past dynasties;generations] 所经过的各帝王或朝代历朝官制★以往各朝代。《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上.袁朗传》:「朗自以中外人物为海内冠族,虽琅邪王氏继有台鼎,而历朝首为佐命,鄙之不以为伍。」
1、知人善任、豁达大度、高瞻远瞩、明断果决,自唐太宗以后,中国历朝帝皇没有几个能及得上。
2、实则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
3、相反,我们一早便对历史有一定的先入为主观念,对于秦王政主张严法治国,刑罚之严苛为历朝之冠等事迹,大多耳熟能详。
4、合《词综》成《历朝词综》。
5、宋代立国艰辛,又终生遭虎狼之国环绕和欺凌,如当代的韩国一样,民族的自尊极度膨胀,国号钱也由此多次出现,竟也一时为盛,轻易拔了历朝的头筹。
6、仕女图历朝均有绘制。
7、前五卷皆载苗人种类风俗物产言语衣服,及历朝控御抚治之法。
8、开始历朝均未在西夏王陵附近获得过多少有价值的物品。
9、同时,作者对历朝历代的慈善救济效果还旁征博引各类史料进行了客观评价,持论公允而中肯,不随意虚夸亦不任意抹杀。
10、因此,明、清时历朝不变,各地每逢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朝,都要点香烛,化冥财,读祭文,使钱鹤皋等无祀鬼免受饥寒,而求得一方平安。8、糍粑农历十月初,秋收之后,农闲时的客家人便开始做糍粑,俗话说:“十月朝,糍粑录录烧”,这正是新鲜、热腾腾的刚做好的糍粑的写照。
11、今次发表的研究由地理系章典博士主持,旨在找出中国历朝兴替与气候的关连。
12、又清代自顺治开始,历代皇帝对于关公屡有崇封,光绪时达到22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为历朝人臣之最。
13、浅析南明永历朝廷初设于肇庆之原因
14、因为一言不慎而成灭门之祸的事情,历朝历代,皆有发生。
15、因而,我国历朝历代都出现了不少“传统名孝”,流传千古,为人楷模。
16、展览汇集本馆收藏历朝陶瓷珍玩及近代广东匠人的作品,希望将古陶瓷工艺,以至近代陶匠承传的艺术创作一并呈现。
17、它的撰写为历朝历代所推重,凝聚着古代知识分子的心血,代表着我国公文创作的最高水平。
18、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事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19、本书以南明永历朝廷的兴衰和覆灭为背景,写了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人一心以反清复明为己任,为自己的理想和民族的复兴历尽千难万险,呕心沥血,九死一生。
20、人,进士出身,官至明永历朝兵科给事中,后以“罪谪”,至桂林,削发为僧。
21、自古皇家无亲情,皇兄为长子,他为嫡子,长嫡之争在历朝历代不断上演。
22、古称凉州,历朝政府均在此设置镇守,主要名胜古迹有文庙雷台海藏寺罗什寺塔天梯山石窟汉墓群等。
23、唐朝的《吴地记》转引东汉《越绝书》这样记载:“吴之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1据史料记载,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屯垦戍边作为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一项重要国策
24、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
25、同样,也没有哪一方山水胜景,能像三峡这样把历朝历代的文化宗师巨匠深深吸引,使这里在千百年中,一直有星光闪耀的人物不顾山高水险,在这里流连高歌,休憩沉思。
26、不尔,则历朝笔记饶衍盈阁,往往为书肆所罕见,亦足以资陶写。
27、崇龟,乾宁中广南节度使;崇望,乾宁中宰相;崇鲁、崇谟、崇夷,并历朝省。
28、作者洞幽察微,剖析毫厘,辨明源流,时有新意;另一方面,他又力图从对历朝历代开掘、整治、利
29、民有菜色”,“饿殍遍野”,历朝历代都没有绝迹。
30、李宗仁写有“梓乡亦有三元,世泽榕门同景仰;云树犹留?土,家声华彩有光辉”;白崇禧写有“云路扶摇,玉笋班行列第一,天衢声价,彤墀爵秩历朝三。
31、显而易见,在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挑选出来的帝王及历朝名臣进行祭祀,就是要表示继承和光大往圣先贤的道统和治统。
32、著有《历朝?鉴》、《国朝典汇》。
33、一条鞭法行后渐废?惟云南一直延续到万历朝。
34、位于山西五台县东北、高居海拔两千四百八十五公尺至三千五十八公左右的五台山,是中国历朝顶礼膜拜的佛教圣地。
35、历朝历代帝王在这凝聚中华文明精髓的龙脉宝地君临天下威仪四海,陆续修建了宏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与集天下园林之大成被选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和集全国的能工巧匠而修建的故宫以及保留最完整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 -天坛。
36、乞巧的方式,历朝历代花样翻新,不同地方风俗习惯也各有不同,主要有“投针验巧”“喜蛛应巧”“穿针乞巧”和“巧菜”四种方法。
37、宋以后开始定为秦渡公(西周末)、秦文公、秦穆公(皆东周)等之物,故近来有改称秦石鼓文的。序文之后,逐页内容为古碑帖摹刻拓片及解说配文,所收自周秦石鼓文下及历朝各代碑帖,几近百种。
相关文章: